在当今世界多极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而中俄两国的关系更是备受关注,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俄关系的特殊性,并特别使用了一句富有深意的成语——“守望相助”,这一表述不仅体现了中俄两国之间深厚的传统友谊和共同利益,也深刻揭示了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责任担当和大国风范。

习近平为何用守望相助来形容中俄关系

“守望相助”一词源自中国古代典籍《礼记·大学》,原意是指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共同防御外敌,在新时代的语境下,这一成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外延,对于中俄两国而言,“守望相助”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互助行为,更是一种战略伙伴关系的高度体现。

中俄两国在政治上高度互信,双方始终坚定支持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在经济领域,两国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近年来,中俄贸易额屡创新高,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农业等多个领域的合作成果丰硕,在安全问题上,中俄两国也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

更为重要的是,“守望相助”还体现了中俄两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共同主张和责任担当,面对当前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中俄两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种共同的理念和行动,使得中俄关系更加紧密,也为国际社会树立了积极的榜样。

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选择“守望相助”来形容中俄关系,是因为这一表述既符合两国关系的实际情况,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它充分展现了中俄两国在新时代加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也向全世界传递出携手共进、共创未来的积极信号,我们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俄关系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